看到不少人揶揄「基層互助」的選舉海報,斥其低能、肉酸、無厘頭云云。我不這樣認為。我認為從海報設計、文字與服裝配置到人物表情,「基層互助」在眾多選舉海報中都是高水準的。無容置疑,「基層互助」的海報是要向文革致敬。將文革主題緊扣澳門選舉,其實是要回應社會大眾期望今屆選舉能「破除舊封建」、「革新」的氛圍,喻意明確,清晰。

「基層互助」的選舉海報。
「基層互助」的選舉海報

會有這樣的創意,只能大膽推測與候選人的年齡有關,「基層互助」的平均年齡為54歲,在文革時代正處於易受啟蒙的青春期,根據曼海姆(Karl Mannheim)的世代理論,文革烙印只是讓其脫變為「自為世代」,回應其對於政治行為的聯想罷了,是候選人嘗試反身式地突顯自身主體性的途徑之一。並不奇怪。

其次,海報人數與標題也是經過精心編排,為何只有三人亮相?這要與其身體上紅字一同解釋。我認為,「為人民服務」無疑代表政權,而這一染滿鮮血的政權此刻正踐踏在「基層」的心口上;相對地,曾經在文革時代對政權抱有幻想的青年,在狂飆過後只能回到刻板的基層生活,三人滄桑的表情足夠說明一切。

但「基層互助」要說的還有更多,其一身既文革式又淘寶式的服裝,頭上卻沒有紅星,可能是要自嘲過去被蒙騙的自己,也可能,是要反諷澳門選舉制度的虛假與金權政治,嘲笑那些自認為在玩真的,其實是穿上一身假貨的澳門人。

是以,無論在論述與設計上,「基層互助」的作品都是超班的。然而,太多涵意仍未被釐清,例如,「一網打盡,網網千斤」的意思為何?以藍天白雲當作背景的用意又是什麼?仍然有待進一步的詮釋。

最後,再跟諸君解一個謎,「基層互助」四字涵意除如字面般外,亦由始至終呼應著文革世代的記憶:「基層互助」、「基助」….「記左」。我似乎說得太多了。 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