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洲皇冠集團成魔之路 英國新網上博彩法 | 博彩半月評 #02

「博彩半月評」精選每半個月內發生的全球博彩業重要新聞,並從澳門角度評論相關消息對澳門博彩業之影響。

本次「博彩半月評」探討澳洲皇冠集團如何由全澳洲最大賭場,墮落至可能被收回賭博經營權的地步;以及英國最新出台針對線上博彩的監管措施,及其對澳門的意義。

澳洲皇冠集團不配擁有悉尼的博彩執照

2021年2月第二個星期,一份獨立調查報告(下稱《2021調查報告》)為全球博彩業投下一個震撼彈。

全澳洲最大,市值達68億美元的皇冠集團,被洲政府的獨立調查報告指控從事多項非法行為,下令其必須對管理層與公司文化進行全面革新,否則將「不配(not sutiable)擁有博彩執照。」

這份長達751頁,由新南威爾洲政府委任退休法官Patricia Bergin進行了一年的調查報告,被外媒稱為澳洲公司史上「最嚴厲的指控」。

截至執筆之時(2021年2月14日),這份報告已造成三名皇冠集團高層下台,包括其現任CEO Ken Barton;且公司股票也被暫停交易;而即將落成,投資達1.7億美元的酒店與娛樂綜合體Sydney Waterfront Tower,是否能如期開幕也因此蒙上了陰影。

這宗澳洲博彩業史上最大醜聞,其幕後操縱者被指為公司最大股東James Packer。這位擁有集團36%股份,以494億身家位列澳洲富豪榜第13位的娛樂與媒體大亨,在報告中被指在沒有任何實際職務下持續介入管理層運作。

從2016年開始退出澳門賭業到現在再度踢上鐵板,James Packer這位只有53歲的家族掌舵人,只花五年時間便將其賭業帝國帶向了深淵。

這五年當中皇冠集團是如何在Packer的帶領下,由競逐亞洲賭場霸業的一方梟雄,成為受中國與澳洲政府追打的過街老鼠?

皇冠集團的成魔之路

「史上最成功的博企合作」。

長達十年的合作關係,新濠集團主席何猶龍(左)與澳洲皇冠集團大股東James Packer(右)。
長達十年的合作關係,新濠集團主席何猶龍(左)與澳洲皇冠集團大股東James Packer(右)。Image: The Australian

2017年5月,只比James Packer小9歲的新濠集團主席何猶龍,受訪時這樣來總結雙方長達10年的合作關係。至此新濠購回所有皇冠集團持股,Packer辭去新濠董事會職務,不再每兩個月來澳門一次。何猶龍表示雙方並非不歡而散,只是Packer對澳門的市場未來「信心有變」。雖然媒體沒有追問「有變」的實際原因,但行內似乎也知道了固中秘密。

Packer被北京盯上了。

「將員工置於被外國司法部門拘捕的風險之中」-引述自《2021調查報告》。

2016年10月,國內外媒體大肆報導18名皇冠集團員工在內地被捕,涉嫌在內地推廣博彩中介人業務。根據中國法律,任何組織超過十位以上中國籍公民進行境外賭博的行為均屬違法,最高可判處三年有期徒刊。

這樣的消息驚動了澳門博彩界,因為中介人到內地宣傳業務是常有之事。不但新濠本身,其他賭場也即時暫停了相關業務。大約也在這個時段開始,中國開始加強對境外櫃員機提款額度的限制,澳門賭廳與中介人業務進入冰河時期。

現在我們當然知道,這一行動只是北京接下來一系列打擊境外博彩業務的開端。Packer的皇冠集團中招也只是契子,但他在之後卻繼續引火自焚。

「利用保溫袋和購物袋將上百數千的現金運進賭場」-引述自《2021調查報告》。

2018年8月,皇冠集團被維多利亞洲的博彩監管機構罰款30萬美元,因為其在17部博彩機器內設置了能控制賠率的秘密機關。皇冠卻毫無悔意,反駁指相關機器只屬測試階段,不需官方批准;一年後,澳洲媒體再揭露皇冠利用其帕斯與墨爾本的賭場戶口,與亞洲的博彩中介人進行洗錢活動。然而對於這次指控,皇冠又再度以頭版廣告方式進行反駁。

就是這2019年的媒體爆料,觸發了新澳爾良政府的獨立委任調查。

回過頭看,《2021調查報告》只是總結了皇冠集團在過去幾年種種的違法行為:機器竄改、洗黑錢、違法中介業務。調查報告更直指最早的洗黑錢活動可以追溯至2014年,也就是說當中國國安拘捕18名皇冠成員之前,這位澳洲富豪、歌手Mariah Carey的前夫,已經走在綱線之上。

接下來Packer必須要做一系列改革來挽救其博彩帝國。第一,他必須要將手頭上36%的公司股份減至10%,才能符合調查官Patricia Bergin要求的「公司單一擁有權不超過10%」的條件。這樣的條件對Packer來說等於是放棄了皇冠的話事權;第二,也是外界認為較困難的改革,即皇冠必須改變目前的公司文化。這可能也是曾經做過大學教授的Bergin最不爽的部份,她在報告中以近乎老師責備學生的語氣說到:「(皇冠)擁有不正當的信念…且不願意接受任何媒體的指控。」

皇冠的改革之路還有很長。

英國出台更嚴厲的網上博彩法

另一則關注度較少,但對澳門博彩業有一定意義的消息,是英國博彩委員會對線上角子機(online slot machine)的新監管計劃

這次對線上角子機的修法,其實只是整個〈2005年博彩法〉修訂計劃的一部份。這部在16年前訂立的法律,事實上已無法應用於這個智慧型手機普及與數字化的時代。根據調查機構Statisita資料,從事線上博彩的玩家人數已從2013年的2408萬人,升至2019年的3157萬人。而這個數字還遠遠未反映2020年新冠疫情下,因為隔離措施而激增的線上娛樂需求。

當中,英國博彩業收益的最大肥肉又屬線上角子機業務。在由2016年236億升至2020年318億的博彩業收益中,線上角子機遊戲便貢獻了70%。這些具體因素便促成了角子機線上業務被首先開刀的結果。

英國2013年至2019年線上博彩用戶變化(百萬)。
英國2013年至2019年線上賭博用戶變化(百萬)。Image: Statista

針對角子機的新監管內容可為相當全面(且有趣)。基於篇幅所限,下面只簡單例出幾個修改重點:

  1. 移除自動下注選項;
  2. 禁止在玩家輸錢時,播出有正面效果的背景音效;
  3. 不能再提供「撤回獲利了結」(reverse withdrawals)的選項;
  4. 要在界面清楚顯示玩家的贏輸總額;

透過了解上面的各種玩法修改,其實也能窺見成熟的線上博彩工業,是如何吸引玩家回頭。例如在玩家輸錢時播出正向音樂,某程度能夠達到對玩家感觀認知的誤導效果。英國官方便直接以「誤導輸作贏」(losses disguised as wins)來命名這個現象。其次,增加一個小小的「撤回獲利了結」選項,就能夠帶來顯著效果,讓原本獲利離場的玩家改變心意,持續留在賭枱上,直至輸光。相當符合金融心理學中,關於「心理帳戶」的概念與效果。

不過這樣的修例也引來強烈反對聲音。

批評者最無法接受的部份,是這個以強化對賭客「可承擔力評估」(affordability assessments)的修例計劃,極有可能侵犯人民自由。因為有參與該次修法,工黨議員兼博彩傷害委員會主席Caolyn Harris提出一項建議,即如果玩家在一段時間內連續下注一百英磅,便需要向官方機構提供其相關財力證明。批評者認為這樣的做法,無疑是公權力強迫人民將私人銀行帳單告知政府。用他們的話來說,是「保護2.7%沉迷賭博的英國成人,犧牲了97.3%人的私隱權」

正式的法例將在2021年10月生效,而其他法例也會陸續出台。當中有不少有趣謠言,例如有消息指修法後職業球隊的隊衣贊助商也可能受到規管,不能出現博彩公司logo等云云。

英國修法對澳門博彩業的意義

英國的修法,至少對澳門的問題賭博和線上博彩監管有不同程度的參考意義。

在對待問題賭博上,單從英國對線上角子機的修法便體現與澳門的不同。英國是調整遊戲本身而不是「調整」玩家,對問題賭博的態度是從預防角度出發,在遊戲過程中對玩家行為進行疏道;相反,澳門的邏輯是對玩家本身進行規訓,待發現問題賭博者後,再轉介至相關機構進行事後治療,事前預止的部份則相對缺乏。翻查官方與相關社福機構,似乎也沒有出現過針對遊戲本身規則修改的討論。

其次在線上博彩監管上,我始終認為官方應該儘快將其合法化。既能提高線上博彩的管治能力,也是未來澳門博彩業的根本出路。然而官方目前採用的管治者視角,卻只從政策制定成本考量合法與否,加上在以事後規訓,而非事前預止與過程疏道的既有邏輯下,官方實際將線上博彩看成是紅水猛獸。

延伸閱讀:中央第二批跨境賭博黑名單 金沙的潛在危機 | 博彩半月評 #01

然而,我認為討論線上博彩的合法化與否,更應該是供需關係的問題。科技進步下、網絡普及下、疫情加速下,新的世代中人們是主動尋求在線博奕遊戲。這是全球性趨勢,非一國/區所能禁止。

有價自然有市。

是以,線上賭博一日無法合法化,監管者採用再嚴格的限制措施也注定無法竭止非法行為。因為監管者只看到政策制定與管治成本的問題,而商人和跨國企業卻視之為資本市場的問題。沒有受規管的合法市場,等於任何人在黑市都有機會,非法的線上博彩由然而生。反之,如果市場被正式規管,進入市場的門檻自然提高,市場競爭者因此能有效減少,需求方也會向更安全的供給靠攏。

英國後續的博彩修法將能給予澳門更多啟示。

Cover photo: 博訊頭條、Lee Thomas on Unsplash

相關文章